15071263342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政策法规
>安仁县“四招”促推粮食生产跨越发展

安仁县“四招”促推粮食生产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9 阅读:(85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安仁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端,东界茶陵、炎陵,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全县辖6镇15乡225村,

安仁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端,东界茶陵、炎陵,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全县辖6镇15乡225村,总人口43.25万,其中农业人口30.1万,户数9.37万户;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2.28万亩,其中水田34.12万亩。安仁是郴州市唯一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县,双季稻田成建制过吨粮达标县。

安仁作为全国产粮大县,粮食复种指数达165%以上。2008年农业部启动粮食高产创建后,我县即被列入全省粮食高产创建重点示范县;2011年至2012年,被列入全省“稻稻油”三熟制油菜综合高效示范重点县,同时渡口乡被列入首批全国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乡。我们紧紧抓住难得的机遇,积极调整思路,大力强化粮食发展保障,着力创新粮食生产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面积稳定、单产提高、总产增加的喜人局面。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30.96万吨,实现“八连增”, 再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2008年、2009年连续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2011年连续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2012年早稻种植面积30.21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平均单产447公斤,每亩增产7公斤,同比分别增长0.67%和1.59%;晚稻种植面积32.75万亩,比上年增加0.22万亩,且目前长势喜人,双季稻覆盖率达到98%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行政推动有力

安仁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稳粮强粮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安仁县委、县政府坚持“粮食生产首长负责制”,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粮食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行政正职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全力抓、具体负责。“县四大家”一把手和分管副职亲自带头办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示范效应。

二是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出台了《关于做好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安仁县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考核办法》、《2012年安仁县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制定年度粮食生产目标和考核办法,加强督导和检查,定期进行调度和通报。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资金向粮食生产倾斜、技术向粮食生产集聚、项目向粮食生产集中,形成了推进粮食生产工作的合力。

三是加大投入,奖惩分明。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县财政今年安排了760万元(因我县扩大了水稻集中育秧面积,相应地在原550万元的计划上再增拨210万元)作为今年发展粮油生产的专项资金,其中扶持粮食生产资金162万元,粮食生产奖励资金38万元,“稻―稻―油”模式专项资金100万元,水稻集中育秧的县级配套资金460万元(县财政安排水稻集中育秧专项资金350万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优质稻产业项目资金80万元;2011年度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100万元奖金中安排30万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将粮食生产任务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评估内容之一,分值在原来的1分增加到2011年的3分基础上、今年再增加到5分;乡镇长年初向县人民政府递交了粮食生产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实施“奖惩分明”考核机制,县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全年组织5次粮食生产专项督查考核,由专门班子采取听、查、看、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5月中旬(主查早稻面积落实情况)、7月中旬(主查早稻产量情况)、8月中旬(主查晚稻面积落实情况)、10月中旬(主查晚稻产量情况)和县综合目标考核前的12月上旬,分五次通过督查考核,按工作优劣排位。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考核达标的乡镇,按得分高低对前六名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个2万元、二等奖2个各1.5万元、三等奖3个各1万元;对考核达标且获得全县考核得分第一、二、三名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授予记功嘉奖。对重视粮食生产不够、制止耕地抛荒不力的领导予以问责,对连片抛荒2亩以上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分管农业的副职要实行责任追究,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同时把禁止耕地抛荒工作作为评定粮食先进乡(镇)的一票否决依据,对人为造成耕地抛荒的必须按有关政策法规严肃处理。从而进一步强化乡镇抓粮食生产责任,提高了种粮积极性。

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单、举办黑板报、组织巡逻车、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将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及时落实到村组、农户,做到了家喻户晓。同时,我们加大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协作,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聚焦三农”、湖南经视台、郴州电视台、《郴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县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省农业厅李志纯副厅长、兰定国副厅长、农业部种植业司曾令清处长、中国油料所科研处张学昆处长、省农业厅粮油处许靖波处长、余培玉副处长、省种子管理局李稳香副局长、省农大邹应斌研究员、陈社员教授、省农科院陈立江研究员和市农业局局长肖正科、副局长李国彪、粮油科长范翱斌等农业领导和专家今年来我县多次现场督促指导粮油生产工作,并给予我县高度评价。

二、实行三级办点,示范带动全县

我县坚持点面结合、梯次发展,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全面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高标准制定了全县粮食发展规划。我们选择渡口乡创办了全国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乡“万亩指挥区”,选择清溪、排山、禾市、军山等乡镇创办了4个(早、晚稻各2个)部级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指挥片”,选择牌楼乡月池村创办了1个市级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即民生100工程)。重点打造S212省道、安渡公路、安牌公路、三南公路4条粮食高产示范走廊,全县示范面积达到15余万亩。同时,我们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有机结合,构建了县带乡、乡带村的示范辐射格局,使粮食高产创建样板辐射覆盖全县。各示范指挥区推行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统一管水、统一机耕机收的“六统一”技术管理模式,对示范点实行种子、肥料价格补贴,免费发放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防治药剂,并抽调县农业局65人成立技术专家组,组织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为粮食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三、完善服务体系,培育种粮大户

县委、县政府把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建设作为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县建立了粮食专业合作社7家,成员近5千户,经营服务面积近2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5个、农机大户13个,全县机耕机收率达80%以上。同时粮食生产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初步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服务覆盖,提高了粮食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县种粮大户发展到1263户,比上年增加18户,流转耕地6.8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总面积的9.65%。

四、狠抓技术推广,挖掘增产潜力

我县人多地少的县情决定了粮食生产必须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增质增效的产业化道路。我们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一是抓高产良种推广。良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也是关键。我们重点推广了以早稻杂交和晚稻超级稻为主的一批新优特品种,其中早杂推广面积达99%以上。在早晚稻品种搭配上,我们推行“双杂”搭配、“双超”搭配和早杂晚优搭配,确保双季稳产高产。

二是抓合理密植技术。通过适当增加用种量和抛秧盘数量,保证合理的基本苗数,最大限度增加有效穗。

三是抓水稻集中育秧。我们以列入全省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早稻7.2万亩,晚稻3.4万亩,涉及全县11个乡镇40个重点村16930户。示范区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租用秧田、统一耕整秧田、统一管理,由农户带抛秧盘自行播种。这一技术推广受到粮农欢迎,有效稳定了全县粮食种植面积。

四是抓病虫害统防统治。我们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取得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县测报站在全县21个乡镇设立了病虫害预报员和5个病虫害区域预警站,实行病虫害全程跟踪。已发出病虫情报9期,电视预报6期,警报2期,效果良好。全县实施统防统治承包服务面积达到10.3万亩,既大幅减轻了粮农劳动强度,有效解决了当前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效益。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