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1263342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行业标准
>质检总局因产品质量问题约谈55家化肥企业

质检总局因产品质量问题约谈55家化肥企业

发布时间:2012-11-03 阅读:(71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昨日(10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透露,10月26日,该局产品质量监督司联合工信部有关司局,在山东省临沭县召开全国化


  昨日(10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透露,10月26日,该局产品质量监督司联合工信部有关司局,在山东省临沭县召开全国化肥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现场会,并由国家质检总局对55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集体约谈。据悉,这也是质检总局首次就产品质量问题组织集体约谈企业。

  一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监管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此次约谈的诱因主要系前不久进行的复混肥和磷肥展开的专项督查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抽查中发现的养分含量、氯离子等非养分指标和包装标志等项目不合格外,故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反映出个别企业缺乏质量主体责任意识,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差,质量管理薄弱,质量控制责任不到位,原料和成品检验水平低或不落实,成品储存管理不规范。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已将本次抽查情况通报有关省级质监部门。有关省级质监部门根据抽查结果,已对本次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将依法对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开展整改复查和其他处理工作。对复查仍不合格的企业,将撤(吊)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本来成本要2700元~2800元的产品,造假可能几百块钱就够了。”昨日,卓创资讯磷复肥产业分析师王庆飞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复混肥料这些年经常发生质量问题,问题多数集中在一些不规范的中小型企业身上。

  卓创资讯化工行业分析师韩健也透露,临近检查时,很多企业会因为躲避检查而大规模停产,在化肥市场淡季发合格品,旺季则发部分不合格品。

  “企业谋取暴利的利益驱动直接导致了化肥造假的泛滥,行业的准入门槛低,行业规范不完善使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生产厂家在利益驱动之下,通过降低生产原料成本来获得价格竞争优势,而农民对假化肥的识别能力有限,从而增长了生产商、经销商造假的气焰。”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表示,国内化肥市场生产厂商众多,生产布局分散、混乱,使监管成本、难度加大。在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上,由于农资市场多渠道经营,除供销社系统、农资公司外,农技部门和生产企业也介入其中,基层批发和零售数量众多,从而加大了市场监管的难度。

  韩健表示,我国的化肥除了钾肥需要大规模进口外,其余产品都以出口为主,以复混肥为代表,氮肥、磷肥等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单纯依靠打假整治还不够,化肥行业亟待产能整合,并需要确立以多肽尿素、缓释尿素、尿甲醛复合肥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的相关标准,规范化约束企业生产。

  王庆飞认为,目前国内产能过剩集中在中小型企业身上,产品不规范或者造假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应引进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期降低成本、淘汰落后产能。并鼓励拥有先进工艺的企业优先发展,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促使其提高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关停能耗较高的中小型化工企业。(每日经济)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