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1263342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专家观点
>丰收成定局 稻谷价格走势将平稳

丰收成定局 稻谷价格走势将平稳

发布时间:2024-06-14 阅读:(26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今年68月份,国内早籼稻1301合约价格由2600元/吨上涨至2849元/吨,短短两个月上涨了249元/吨,涨幅在9.5%。9月份,期价开始回

  今年6—8月份,国内早籼稻1301合约价格由2600元/吨上涨至2849元/吨,短短两个月上涨了249元/吨,涨幅在9.5%。9月份,期价开始回调,再度回到2700元/吨附近。总的来说,豆类、油脂近期的暴跌对早籼稻影响不大,早籼稻价格虽有下挫,但整体仍呈盘整格局。
  播种面积增加,产量预期良好
  受今年稻谷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刺激,农户种植稻谷的积极性明显提高。8月份时有机构预计,2012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5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44.3万公顷,增幅为1.5%。其中,南方地区安徽粳稻面积增加,江苏粳稻面积与上年持平。同时,东北地区粳稻种植效益总体好于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也有明显增长。
  目前粳稻生产情况较好,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今年北方爆发了粘虫灾害,不过面积较小,仅吉林局部水稻种植区遭受虫害;二是部分稻谷产区积温不足,8月上旬开始,黑龙江西北部、吉林东部部分地区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低温天气,到8月中下旬,低温范围有所扩大,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三是黑龙江东部地区水稻“褐变穗”、“褐变粒病”偏多,部分影响结实率,也可能影响到米质;四是每年8月底是水稻灌浆乳熟的关键时期,但今年8月28日—29日“布拉万”台风过境东北地区,带来大范围暴雨和大风天气,造成吉林、辽宁和黑龙江部分地区玉米倒伏,然而多数地区稻田未发生大面积倒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
  供求关系继续改善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2/2013年度稻谷消费量为2015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10万吨,增幅为1.5%,首超2亿吨。稻米的生产、需求及进口均呈增加之势。由于稻谷产量和大米进口量的增幅预计均大于大米需求的增加幅度,因此年度内稻米结余量仍呈增加态势。
  国家的扶持力度空前
  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从2004年开始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当主产区小麦、稻谷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以稳定市场价格。2005年,国家首次在南方部分稻谷主产区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宣布,将稻谷主产区今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这一价格与2011年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相比,涨幅分别为17.6%、16.8%和9.4%。据农业厅测算,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每上调1分钱,农民人均增收10元。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确实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实际利益。
  2012年国家政策性粮源投放少
  最近粳稻价格上涨较多,主要是因为去年收了很多粳稻进入粮库。2011年,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各类政策性稻谷790万吨,约占年度需求总量的4%。然而,今年上半年并没有让去年收的这些粮食出库,进入市场,因此稻谷价格的上涨比较厉害。
  今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粮食局等相关部门下达了第一批108万吨粳稻跨省移库的通知,目前正在运作之中。东北粳稻大量进入国家储备,8月份国家决定轮换粳稻,市场价格平稳上行。
  近年来国家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和储备收购价,市场因此形成了稳定的价格上涨预期。加上今年水稻种植成本上升,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米质好出米率提高,也提高了农户的价格预期。
  9月11日国家开始投放2011年产的15万吨粳稻,长达9个月的国家供给线重新启动,价格抑制信号明显。总体而言,今年稻谷丰收成为定局,而稻谷价格背靠托市政策,头顶市场压力,后期走势将会比较平稳。(期货日报)
  市场概况:我国稻米加工产能过剩(新华网)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专家日前表示,我国稻米加工产能过剩,多、小、乱的现象继续存在,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秩序,加剧了“稻强米弱”现象。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顾问刘与忠说,截至2011年底的不完全统计,稻米加工企业为9400多个,产能为2.85亿吨,而实际加工量只有8200万吨,仅占生产能力的28%。
  “事实上,未进入登记和统计的小型大米加工厂遍布城乡,数以万计。”刘与忠说,这些加工厂设施简陋,多属家庭式作坊,其加工能力多则年产几千吨,少则几百吨,且每年都在新粮上市季节就近收购,加工两三个月即停。由于成本低,上市快,效益也好。近几年的基本情况是,小型大米加工厂微利,大型米厂亏本。加工产能过剩,特别是小型米厂过多的结果是:在收购季节抬价抢购,在销售市场竞相销售,使稻米市场乱象环生,最终导致“稻强米弱”。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说,目前全国大米加工产能利用率很低,比小麦、玉米、油脂加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都低,这值得关注,全行业面临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提升利用率的问题。
  发展趋势:中粮协——我国稻米加工业发展出现三大新特点(新华08网)
  2011年以来,我国稻米加工行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好势头,并呈现供需紧平衡、物流多元化、大型骨干企业成长加快三大新特点。
  一是大米供需紧平衡趋势继续发展。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大米需求呈刚性增长,而总供给增长缓慢。这为大米加工业开辟了广阔市场,提供了商机,也加大了粮食安全的责任和困难。
  二是粮食物流领域多元化、多渠道经营格局已经形成。在全国大米加工业纳入统计范围的9394家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27户,产量占全国大米总加工量的10.01%;民营企业8526户,产量占全国大米总加工量的87.8%。
  三是大型骨干企业成长加快。201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大米生产量占我国大米总加工量59%左右;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数量同比增加8家,总计71家,大米加工量占我国大米加工总量18.4%,同比增长8.5%。
  专家观点:东北地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稻谷流出地(新华网)
  有关专家日前在此间出席“全国稻米市场形势分析会”时表示,东北地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稻谷流出地,东南沿海成为最大的稻谷流入地,“北粮南运”通道的畅通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说,现在我国大米已经形成“北粮南运”的格局。尤其是占总产量1/4的粳米,基本上是东北米。国贸工程设计院工程咨询所所长、国家发改委粮食仓储物流项目评审专家郑沫利说,我国“北粮南运”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稻谷(大米)、玉米、大豆流向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黄淮海的小麦流向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稻谷流向华东、华南地区。
  郑沫利说,从稻谷来看,目前国内稻米供求虽然基本平衡,但品种和质量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差异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广大居民对稻米的消费需求也由过去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南方的早籼稻产量虽高,但食用口感和市场适销性较差,近年来南方对优质籼米和东北粳米的需求增加很快,东北地区稻谷成为仅次于玉米的主要外运粮食品种,预计今后将保持继续增加的态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表示,到2015年,我国粳米需求量将增加250亿斤以上,粳稻市场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重要的粳稻主产区,东北地区的粳稻2011年总产量已较2001年增长77.5%。
  陈温福说,近20年来,我国粳米的人均年消费量已从35斤增加到60斤以上,籼米的消费比例则由85%下降到70%。因此,作为粳米的主产地区东北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