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1263342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市场行情
>合肥:谱写农业产业化发展精彩华章

合肥:谱写农业产业化发展精彩华章

发布时间:2024-04-17 阅读:(36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农业物联网建设。庐江县郭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都市休闲农业。合肥伊利。肥东县农业产业化园区鸟瞰图。安徽省最大的农业生态

农业物联网建设。

庐江县郭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都市休闲农业。

合肥伊利。

肥东县农业产业化园区鸟瞰图。

安徽省最大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丰乐生态园。

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集中、集群、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实施“龙头集聚、产业集群、开放驱动、项目带动、创新推动、合作联动”六大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合肥特点的“培龙头、扩基地、建园区、促联结、强科技、创品牌、大招商、抓投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提速发展、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统筹显著加快。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08.2亿元,增长3.5%;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34.8亿元,增长29.5%;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超百亿元的县区3个;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862元,增长18.7%,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增长、保供给、惠民生、促发展的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统筹引导支撑

着力在“全域统筹”中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政府引导的支持体系。

突出战略地位。合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全域统筹”的理念,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工业立市”、“县域突破”总体战略,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协调联动,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配套推动,在政策、环境、投入上汇聚合力,使农业产业化在提升跃进中成为了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动车组”,城乡经济融合互动的重要承载。

健全政策体系。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和自主创新四大政策,涵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奖补达180余项,构建了农业产业化政策共享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仅2011年,市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的奖补资金就达到了2亿多元。

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模式、新材料”配套,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农业物联网等高端农业发展,丰乐和荃银等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水平位居全国种业企业前列;长丰县成为省重点农业物联网建设示范县;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全市现有各类农业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28个,农业高新型和创新型企业39家,农业科技园区105个,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达58%。调整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围绕发挥和综合利用城区、岭区山区、圩区湖区和一般农区“四大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构建“三圈两区一带”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和“三环三沿”产业区域布局。全市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已达26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突破40万亩,规模养殖区(场)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8%,位居全省第一,市级以上“一村一品”发展到310个,形成了优质粮油、生猪、家禽、草莓、蔬菜、苗木、水产等七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加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现有各类农业企业169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7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上市农业企业达2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50家、25家和11家;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农产品销售、带动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带动农村资源资本化的“五带”型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连接基地面积突破30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突破2000家,其中合作社1526家,带动周边农户60多万户,合作组织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合作社覆盖行政村达90%以上;家庭农场424家,300亩以上种植大户307家。

大力推动加工业提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427.7亿元,增长31.9%。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集中集聚集约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平台。

借鉴城市和工业、商业发展理念,放大农业经济联动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统筹作用,以农为本,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核,整合区域资源要素,创新推动配套完善,产业集聚、产业互补、产业互动、服务城市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城乡统筹发展示范作用的现代农业三大综合体建设,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平台。

推进区域性农业综合体建设。涌现出一批以包河大圩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为代表的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典型,其中庐江郭河现代农业综合体、肥东白龙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包河牛角大圩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庐江县整县被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进主导产业综合体建设。建设了一批以肥西花岗沿路的苗木和蔬菜等设施栽培为主的良种繁育-设施培育-规模生产-产品加工-休闲服务的现代特色种植业综合体,以肥东现代牧业为代表的集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业加工-沼气循环-生态种植的现代畜牧业综合体、以巢湖富煌三珍为代表的集苗种繁育-养殖-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休闲观光的现代水产综合体,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带动能力。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各类主导产业综合体和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到224个,总面积达40万亩,其中肥东县、长丰县和经开区成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综合体建设。大力推进集加工企业集聚-农产品链式深加工-产品研发-创新孵化-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综合体建设,促进优势企业、优质要素、优秀人才、先进管理向综合体汇集,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综合体和集中区达65%以上,巢湖中粮30万吨油脂、30万吨饲料、30万吨大米和2万吨米糠油以及金润等农产品加工综合体建成初具规模;肥东新城食品工业园和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和示范基地。传承融合开发

着力农业多功能开发,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业态。

加速推进“环湖”生态农业带建设。首批启动的163个生态农业项目,已完工56个,完成投资4.87亿元,环巢湖大道北岸沿线2公里范围基本退出传统粮油生产,苗木、蔬菜等高效特色规模产业加速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正逐步显现。

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环城都市休闲、环湖观光休闲、丘陵生态休闲等三大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着力提升龙虾节、巢湖渔湖风情、山泉怡情、长丰草莓、大圩葡萄节等农业系列节庆活动水平,促进农耕文明传承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2011年,全市各类农家乐发展到2000多家,乡村游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亿元。包河区大圩被列为全国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肥西三岗、肥东建华和庐阳三十岗被列为省级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区。

积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动农牧、农渔、林牧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加速发展低碳农业。岭区南瓜、苗木等特色旱作农业面积发展到50余万亩;山区经济加速发展,全市桑蚕和茶叶面积分别发展到5万亩、7.2万亩。大力推进沼气百村示范千场推进万户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农用沼气达8.5万户,养殖场沼气工程389处,其中发酵池容积超过500m3的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5处,沼气工程总池容达4.38万m3,年产沼气2900万m3,节约标煤2.07万吨,相当于减排CO25.38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重点禁烧区全面实现禁烧工作目标。改革创新开放

着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聚力蓄能。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构建流转管理、信息服务和仲裁调处“三个平台”,建立最低保护价、片区指导价和风险防范“三个机制”,积极推行整区、整镇、整村的整体流转“三种方式”,促进土地集中经营、企业和项目集中入村,促进农业科技、工商资本、工程技术等先进要素集聚农业规模经营。目前全市累计流转农村土地196.7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39.8%。

推进企业服务机制创新。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商标权等抵押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市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44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72家,累计提供涉农担保金额突破20亿元;积极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全市建立了74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入社农户4514户,资金规模1371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先后举办专项对接活动30余次,农产品产销对接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为400多家企业(合作社)解决贷款融资近50亿元。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农业项目71个,总投资90.84亿元,同比增长222%。全市实施农业产业项目28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35个。中粮巢湖分公司30万吨油脂、30万吨饲料、30万吨大米和2万吨米糠油农产品加工综合体建成投产。光明槐祥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实现了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农业产业化蓄势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在新起点上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将围绕把合肥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整体目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市实现“新跨越,进十强”作出积极贡献。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集饲料生产、种猪育种、生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经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牧业企业,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生猪技术产业体系依托单位,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单位,安徽省唯一一家种猪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2011年被国家质量标准委员会评为“无公害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公司致力于生态农牧业,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总资产达5.2亿元,拥有8座种猪场、12个商品猪养殖小区、3座饲料加工厂、一座生猪屠宰场及5000吨冷库一座。现有饲料加工能力2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40万头;肉制品深加工能力2万吨。存栏新美系原种猪2000头,祖代及父母代母猪近2万头,年提供优质种猪近5万头,出栏三元杂交商品猪40万头。

公司现有员工达80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00多人。公司主要产品有:无公害商品猪、“春然”牌无公害猪肉和“长风”牌优质种猪。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春然”牌无公害猪肉是安徽省首家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的猪肉产品。庐江县农旺蛋鸭专业合作社

庐江县农旺蛋鸭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11月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实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吸引和带动周边农户从事规模生产,合作社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248人,资产1860万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250多万元。社内先后成立了安徽庐江县怡浓工贸有限公司、安徽庐江县怡浓工贸有限公司蛋鸭养殖场、庐江县新果食品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各类颗粒饲料加工、蛋鸭养殖、禽蛋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专业合作社”、“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坚持“五个统一”,带动社员发展。统一提供鸭苗。定期从望江、东至县等地引进优质鸭苗提供农户饲养,确保鸭苗品质。统一供应饲料。依托怡浓饲料公司,为合作农户提供优质的全家配方饲料,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统一技术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技术指导,并编写科学养鸭全程技术资料,解决农户饲养中的技术难题。统一集中防疫,确保饲养成活率。统一价格销售。目前,合作社已与全县11个镇的630多个农户建立起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并分别在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建立起产品直销关系,把合作社的小产品与大市场的需求紧紧连接起来。

打造“肥东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

近年来,肥东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立县”的战略组团,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支撑,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区域布局集聚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发展、城市农村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2011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25.8亿元,成为安徽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元县。

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的思路,深入实施龙头企业进位、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三大工程”。按照“工业分区、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的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肥东食品工业园和撮镇、众兴、元疃等7个工业集聚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坚持“大招商”、“招大商”、“选优商”,建立企业绿卡制、干部驻企制等服务机制,着力引进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和大项目。2006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农业类招商大小企业120多个,落实到位资金80多亿元,亚洲肉禽加工能力第一的和诚公司,华东粗粮加工能力最大的燕之坊公司,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现代牧业有限公司等纷纷在该县落户。

依托优势资源打造一流农产品加工综合体

巢湖中粮产业加工综合体是安徽省政府与中央企业对接重点项目。总占地面积870亩,总投资10亿元。该粮油加工综合体,围绕粮油链式深加工,由油料和米业两大加工项目组成。

围绕做好“油”文章,2010年6月成立了中粮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390万美元,总投资52015万元。截至上半年,公司加工各类产品18.23万吨,销售各类产成品17.9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3.42亿元,项目建设产生的利税总额达1000多万元。目前公司年产24万吨的饲料项目进入后期建设阶段。

所有项目建成投产后,仅油菜籽原料需求就占安徽全省产量的30%,对促进这个市油料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围绕做好“米”文章,2010年成立了中粮米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占地面积215亩,稻谷综合加工项目总投资3.3亿元,日处理稻谷1050吨,年处理稻谷30万吨,是集稻谷综合加工、中高端大米生产及包装、粮食收储、销售、贸易、订单种植、出口创汇、品牌营销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稻谷综合加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各项转运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筹备之中,预计2012年9月份试车投产。





编辑:阿乐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