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1263342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国内动态
>豆类涨价 国内粮食存结构性风险

豆类涨价 国内粮食存结构性风险

发布时间:2024-01-31 阅读:(94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大豆哭泣中国粮食结构性风险凸显,伴随大豆种植产量连年下降的同时,国内部分地区传统压榨产业也在快速萎缩。  备受关注的

  大豆“哭泣”中国粮食结构性风险凸显,伴随大豆种植产量连年下降的同时,国内部分地区传统压榨产业也在快速萎缩。

  备受关注的美国世纪干旱,正在国际粮食市场掀起一轮涨价风暴。短短3个月内,国际大豆价格上涨30%,玉米、小麦自低点飙升超50%。减产引发涨价潮,一时间,粮食安全问题再成各方关注焦点。大豆,成为了中国在本轮粮食涨价潮中首当其冲的短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快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外资的大规模介入,国内豆市调控难度加大的背后,凸显了中国粮食产业的结构性风险。

  作为全球人口与粮食大国,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粮食市场的涨价风暴看似未对国内造成明显冲击,从市场上看,国内玉米、小麦价格同期涨幅并不明显,然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豆类商品价格近期呈现快速上扬。尽管国内已重启国储大豆拍卖,发改委多次约谈食用油企,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缺乏定价权的国内豆市后期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为了弄清当前国产大豆产业生存现状,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奔赴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进行实地调研。

  国产大豆连年萎缩

  油脂企业无豆下锅

  东北地区历来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其中又以黑龙江省产量最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近年连续大幅下滑,导致当地传统大豆压榨产业急剧萎缩,陷入危局。

  “今年黑龙江省国产大豆种植形势比较严峻,预估种植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实际可能比这个数字更少,同比降幅超过30%。实际上,大豆种植面积近两年下降都非常明显,去年省相关部门公布数据是5193万亩,对比前年6400万亩已经明显减少。尽管截至目前大豆长势较好,但种植面积减少使得产量再度下滑成为定局,今年省内大豆的预期产量在350~380万吨,较去年的540万吨产量下降近三成。”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

  “两克一拜”加北安地区是黑龙江省传统大豆主产区之一,记者驱车前往克东县途经拜泉县,原先几乎只种大豆的地区如今已开始大规模种植玉米。据克东县东北王合作社行志明介绍,克东县耕地面积约为160万亩,去年还有85%土地种植大豆,今年大豆面积比重下降到了60%,玉米比重明显上升。“以前这里都种大豆,现在也能看到成片的玉米地了。整个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都有所下降,北部地区农场改种更加明显,北安赵光农场50多万亩地,今年80%都种玉米。”他说。

  伴随大豆种植产量连年下降的同时,当地传统压榨产业也在快速萎缩。据了解,黑龙江省内共有150多家油厂,日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88家。目前正常开工的仅在十几家左右,整体开工率不足两成,开工不足并非没有效益,而是无“豆”下锅。

  鸿源油脂是黑龙江省内规模较大的民营大豆压榨企业,日加工能力为1000吨。在公司董事长刘再林看来,原料问题已成困扰当地传统大豆产业的一块心病。

  “由于大豆原料不足,利润偏低,我们公司一年也就做三个月,设计年加工能力25万吨,现在只能做到六七万吨。2008年开始经营到现在,一直都是在夹缝中生存、效益很低。最近参与国储大豆竞拍加工倒是有一些利润,但数量也有限。黑龙江大豆连年减产,照这样的趋势下去,省内粮油加工企业多数都要倒闭,重新洗牌。”刘再林忧心忡忡地说。

  玉米争地+进口冲击

  国产大豆两头受气

  分析人士认为,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缩减、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玉米争地与进口大豆冲击。这其中有种植与加工主体的市场化选择,也受到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

  行志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地种植大豆亩产270~300斤,按当前2.3元/斤市价来算,收入只有600多元;玉米相对则要高出很多,亩产一般都在1000斤以上,好的时候能到1400斤,按市价计算每亩收入在1000元以上。虽然玉米种植成本每亩要高出大豆100多元,但总的来看比较收益非常明显。农场、农户都是看效益种植,这直接导致近几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

  进口大豆冲击更是国产大豆产业无法回避的要害问题。2000年以来,借助国内油脂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契机,进口大豆开始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国内大豆进口量将达5800万吨,占需求总量82%。全年大豆压榨量为6000万吨,其中5600万吨依赖进口大豆。

  必须承认,进口大豆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王小语表示,国外大豆采用大规模农场种植、工业化生产,通过商业化转基因方式免去人工除草成本。而国内规模化、大型农机设备与国外存在差距,种植上大多混种混收,育种方面相对落后,难以形成品种优势。此外,国内加工产能多分布在南方沿海,使用进口大豆更加便利。

  黑龙江某大型粮油企业负责人称,对于企业而言,压榨进口大豆是正常的市场化选择。进口大豆出油率通常更高,具备成本优势;在采购环节,进口大豆可以使用信用证、即采即用,对比国产大豆现款购买、一季采购一年使用,财务费用也相对更低。

  除了用于榨油,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还有大部分用于食用与蛋白加工。据记者了解,当地确有一些油厂转产,但食用与蛋白加工行业利润也比较有限。

  产业长期没有效益,缺乏资金投入,自然很难获得发展空间。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产大豆行业的逐步没落与政策调整不无关系。“大豆并不算主粮,三四年前起,在很多地区就被算作油料,虽然国内对大豆有临储收购,但收购价格相对玉米、水稻明显偏低。与小麦相比,科研经费也严重不足。由于单产相对水稻、玉米处于劣势,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粮食总产忽视了大豆。”

  豆类涨价或推高CPI

  国内粮食存结构性风险

  传统国产大豆产业萎缩的同时,进口大豆与外资迅速控制国内市场,目前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逾80%,国内企业话语权渐失使得粮食安全面临结构性挑战。作为重要油料作物,大豆压榨产品豆油能通过食用油市场直接影响物价,豆粕则通过饲料影响肉禽价格间接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传导,对国内物价造成全局影响。

  近期美国干旱推高国际粮食价格,由于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很高,输入型通胀难免推高价格。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南美大豆上市前,全球大豆供需会持续偏紧,海外基金不会停止逼仓,这都将继续推高国际豆类价格,而国内市场也将跟涨。

  实际上,近两个月来,国内豆类价格已经显着上涨,其中上涨最快的豆粕涨幅已超30%,豆粕飙升带动相关肉禽价格上行,鸡蛋涨势正酣,猪肉价格近日也出现年内首次上涨;豆油因为调控及消费淡季影响,涨幅受限,但食用油市场涨声再起已是业内共识。CPI中食品权重超过30%,机构普遍预计8月国内CPI将止跌回升。

  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历史经验看,豆类价格与CPI存在明显相关性。以2007年~2008年为例,当时国内大豆减产曾引发豆类价格持续大涨,带动猪肉价格一路上行,CPI同比涨幅也在2008年2月升至8.7%高位。

  提高自给率是增加价格话语权的最直接方式,但目前来看,大豆这块国内粮食安全的结构性短板将会长期存在。农业部去年9月公布的种植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一个确保、三个力争”,确保粮食基本自给,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对油菜、花生播种面积都提出具体目标,唯独缺少大豆。

  中华粮网研发总监张智先表示,在生产供应方面,种植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保障主粮,具体落实到主产省的政府,就是引导提高单产高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就那么多种植面积,必然会放弃一部分农产品的自给。”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期撰文指出,按照去年进口大豆和植物油的数据核算,我国需要使用6亿至7亿亩的境外播种面积才能维持进口大豆需求的现状,由此推算下来,目前我国的粮食等农作物播种面积缺口已经达到20%。

  陈锡文介绍,2011年,包括大豆在内,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粮食是5800多万吨,相当于1160多亿斤,相对于2011年国内的粮食总产量11424亿斤,进口的粮食超过国内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此外,2011年我国还进口棉花331万吨,进口植物油674万吨,进口食糖200万吨,进口猪肉量接近100万吨。如此庞大的进口农产品数据使得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国内粮食进口大幅攀升。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19.4万吨,同比增长294.9%;玉米进口240.5万吨,去年同期仅为3.6万吨;大豆进口2905.3万吨,同比增长22.5%。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