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1263342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专家观点
>专家提醒:城乡一体化≠城乡“一样化”

专家提醒:城乡一体化≠城乡“一样化”

发布时间:2023-09-30  作者:农业信息网 阅读:(2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村庄建设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有所不为”  近日召开的全省村镇建设座谈会上提出,城乡一体化不是建设均等化,当前要优先推进城市化,

    村庄建设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有所不为”

  近日召开的全省村镇建设座谈会上提出,城乡一体化不是建设均等化,当前要优先推进城市化,通过中小城镇带动战略统筹农村发展。

  优先推进城市化,村庄建设要“有所不为”

  “现在我们一些村庄建设中把农民集中居住点建得像城市小区,农户住房面积偏大,配套标准过高,这不但违背了‘节约型村庄’的要求,也不利于城市化的推进。”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泉话锋直指当前村庄建设的误区,“当前我们还是要优先推进城市化,尤其要加快小城镇发展,保持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

  建设专家说,当前我们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手抓”,但前提还是加快推进城市化,把1亿多打工农民合理有序地送到城市,拔掉他们的“土根”,因为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当前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村庄建设要服从这个“大局”。一些专家到苏南调研发现,“农村小区”密度很低,配套标准很高,每一户面积动不动两三百平方米,既不节能也不节地。而农民进城上班,还是愿意住在农村的那个“窝”,“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摇摆。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样化”

  专家认为,个别地区套用城市小区标准建设乡村,乡村撤并中“动作过猛”,过度集中村民,根子还是在于错误地理解“城乡一体化”,以及把城市化过程简单化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地区喊出“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把村庄建设标准向城市看齐。可我国农村五六十万个村庄,要把每一个村庄改造得像城市一样,国家投不起,农民更投不起,而且即使投得下去,也极不经济。

  因此,现在所说的“城乡一体化”,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而不是城乡面貌和建设标准的“一样化”:城镇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吸引农民进城;乡村通过整治保持自然、乡土、淡雅、宜人、亲切、低碳的特点,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

  张泉说,农民进城并且成为“新市民”,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逐步消化吸收农村中的“空心村”、“空心房”,倘若急躁冒进地撤并建设,会带来土地和建设的浪费。我省城市化率60%左右,要发展到80%才能逐步稳定下来。城镇才是富余农民最终的归宿,在此过程中如果仓促拆旧建新,将来“二次搬迁”,农民就多搬一次家,多盖一次房。“现在一些地方不少新建的农村居民点,平日里只见老头老太打麻将了。”

  财税土地资源偏重大城市,小城镇亟待政策扶持

  专家认为,小城镇战略对于推动农民进城、平抑房价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目前城市房价太高,别说农民买不起,就连城里人也跑到农村去买“小产权房”。不过若是换个角度看,如果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发展,大城市的高房价也难以支撑。问题在于,“过去我们小城镇的欠账太多了”。

  而要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首先要提高其集聚度和建设配套标准。省住建厅村镇处处长陈浩东介绍,我省规划到2020年保留600多个乡镇,去年已撤并保留至900多个。这当中,还要重点培育中心镇,在县域内形成多个“增长极”。今年,我省将研究制定政策,促进98个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使其成为连接城乡、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中心。

  一些村镇干部提出,小城镇建设亟待政策扶持。当前城市建设中,政策、资源要素向大城市过度倾斜,财政分税越到基层越呈递减,苏中某富裕镇年上缴税收十几个亿,镇里可用财力才1个多亿,刨去“吃饭财政”,哪里还有财力建设?各地收上来的城建维护税,也多被城市挤用了。只有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小城镇建设才有源头活水。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