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收割10亩玉米,割秆、剥皮,全家老小得忙上十多天。今年,同样是10亩地,找农机合作社帮忙,半小时就收完了,才花了200元钱,省工、省时又省钱。”坐在家里喝茶水的肇州县农民刘国指着院里黄灿灿的玉米堆,说起了农业合作社给他们生产和生活上带来的变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农机合作社的受益者。目前,我市已组建农机合作社271个,总投资近2.75亿元,购置包括大马力拖拉机、整地机、收获机及植保机具设备共计3080台套。农机合作社的作业及辐射面积达到400万亩,全市的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1%。
十年前,五秋整地、拿茬子,多数农户用的是小四轮。每到水稻收获时节,一家老小背上孩子备上干粮,镰刀割、人工捆,拉到家里脱粒,蚊子叮、虫子咬、太阳晒,从早忙到晚,一个壮劳力一天才割一亩地。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
2006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在各地组建农机合作社,购置各种大型农业机械,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农业播种、收获等大型机械的出现,使农民们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改变了早出晚归的耕作方式,为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趟出了新路。
今年,在春季回暖晚、后期干旱的形势下,大型农机具发挥了威力,通过深松整地,做到了提墒、保墒,实现了一次夺全苗,在播种期拖后10余天的情况下,硬是抢回了农时。
农机合作社的出现,实现了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肇源县盛产水稻,没成立合作社之前,只能是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春天农民把秧撒在地里,成活率只能达到80%,秋天人割人捆折腾一个月,去掉糟损,亩产也就400多公斤。成立合作社后,机插机收,省工、省时,还不糟损,水稻单产平均达到550公斤,人均收入7000多元。
新型农机合作社的涌现,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连片种植,同时也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肇州县兴城镇组建农机合作社以来,35户农民通过土地倒包的形式,交由合作社经营,连片种植甜菜,去年纯收入40多万元。土地交由合作社经营之后,还有40多人卖掉了小型拖拉机,走出去从事二、三产业,平均每户收入6000多元。今年这个镇交由合作社经营的土地扩大到了5000亩,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村民李书军说:“合作社把我儿子从农田里解放了出来。以前一家三口人全种地,有了合作社以后,家里有我一个人就够了,儿子在外面打工5个月,挣了7000多元钱,没有合作社,这连想都不敢想。”
目前,全市共流转土地104万亩,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70万亩,比上年增长58.4%。今年,全市通过土地流转,转出和转入方收益预计可达到5亿元。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