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1263342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专家观点
>狄寨塬市民忙着采蘑菇 专家提醒野生蘑菇别乱吃

狄寨塬市民忙着采蘑菇 专家提醒野生蘑菇别乱吃

发布时间:2023-08-30  作者:农业信息网 阅读:(20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秋天雨水多,野蘑菇遍地开花,这几天来狄寨塬上采蘑菇的市民一批接着一批,这些蘑菇能食用吗?昨日下午,记者将从狄寨塬上采集的野生蘑菇

    秋天雨水多,野蘑菇遍地开花,这几天来狄寨塬上采蘑菇的市民一批接着一批,这些蘑菇能食用吗?昨日下午,记者将从狄寨塬上采集的野生蘑菇带到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经专家判断这些野生伞菌毒性不明,他们劝戒市民最好不要食用。

  狄寨塬上许多市民采蘑菇

  昨日上午,家住纺织城的冯女士向本报反映,上周末她到狄寨塬上游玩时,在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大量的野生蘑菇。很多前来游玩的市民还将这些蘑菇采回家食用,不知道食用这些蘑菇会不会中毒。随后,记者在刘女士的指引下来到狄寨塬上,在一片柳树林里,记者看到了大量的野生蘑菇,颜色有黄的、灰白色的,其中绝大多数蘑菇生长在柳树的根部。几位前来采摘的市民手里的塑料袋里也是装满了蘑菇。“这些蘑菇能吃吗?”记者问。“能吃!”一位正在采摘的妇女说,前几天已经有人采食过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是星期一,来这里采食蘑菇的多是家住纺织城周边的退休老人,他们利用外出锻炼的时间采蘑菇。冯女士告诉记者,周末来这里采食蘑菇的市民有近百人,每个人下塬时,手里都拎着一塑料袋蘑菇。

  毒性不明切莫食用

  昨日下午,记者将从狄寨塬上采集的不同形态的蘑菇带到了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经专门负责食用菌鉴定的李安利工程师初步分类,所采集的野生蘑菇共分为4种,分别所属鬼伞科、白蘑科以及地碗等。李安利告诉记者,这些野生菌的具体名称还不好确定,如要确定这些食用菌的名称,除了看它的颜色、形态外,还必须要采集它的孢体,在显微镜下观察,以及进行理化试验等。

  这些野生菌是否有毒?李安利说目前还不好判断这些蘑菇是否有毒。他向记者举例说,野生蘑菇的生长和它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鬼伞科的食用菌一般都有毒性,所以同科的这种食用菌最好不要食用。关于地碗,有的资料上说它可以食用,但也有资料记载有毒。所以,他们劝告市民,野生食用菌在毒性不明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食用。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峻志说,他们每年都要到秦岭山中采集蘑菇,但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野生蘑菇一概不吃。

  小资料

  6类蘑菇中毒病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的有20余种。除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环柄菇所属的某些种类也易中毒。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